首页 > 动态 > 本馆要闻 > 正文

本馆要闻

【治国理政试验田】苏区安全保密工作的秘闻

2024-04-16 10:23

       2019年5月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深情指出:“上世纪二三十年代,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治国理政试验田,共产党人的文韬武略都在这里试验过、预演过”“要从瑞金开始追根溯源,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、新中国来之不易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”。

       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,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,为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红色血脉,用党的历史教育人、启迪人、感化人、鼓舞人,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精神力量,特开设“治国理政试验田”专栏,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。

       保密工作与党的事业相伴相生。革命战争年代,保密就是保生存、保胜利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,我们党从国家管理保密工作的层面进行探索,为党造就了大批保密管理人才,为新中国保密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。在那血雨腥风的岁月中,革命先辈以出色的保密工作,为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、保卫各级干部、捍卫工农利益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今天正值2024年4月15日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,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回顾写在党旗上的保密故事。

       “一苏大会”真假会场

       1931年10月的一天深夜,中共苏区中央局收到上海党中央发来的一份绝密电报:“党现在必须动员一切力量,准备第一次全国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召开。须保证大会的安全,保卫措施应先行一步……”次日上午,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毛泽东主持召开了苏区中央局会议,传达了中央电报精神。

       从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(简称“一苏大会”)的筹备工作来看,处处显露出苏区中央局对保密工作的重视。大会的保卫工作分外线警戒、内线警戒两部分,警戒的目的就是严防泄密,确保会议顺利召开。会议的保卫和内线警戒方案由钱壮飞和欧阳毅起草,经政治保卫处领导研究确定后,报送毛泽东。毛泽东看完,提笔写下两个字:绝密。

        为了避开国民党飞机的轰炸,毛泽东提议在长汀县建造一个假会场,转移国民党的注意力,确保“一苏大”真会场的安全。

       与四周古树参天,隐蔽性强的真会场所在地叶坪村不同,假会场选取的是长汀一处树木稀疏的开阔地带,位置醒目,而且其布置程度不亚于真会场,“大动干戈”地插满了红旗和条幅,看起来红红火火,吸引了很多群众纷纷来看热闹,消息一下便传开了,当然也传到了国民党情报机关。

      640.jpg

       1931年11月7日,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村如期召开。早上,叶坪红军广场的阅兵式刚结束,一群敌机飞来,掠过上空后,径直朝长汀方向飞去。随后,一阵狂轰滥炸,假会场陷入火海。消息传来,大家兴高采烈地说:“一些彩纸彩带就换了敌人不少炸弹,这个‘交易’啊,真划算!” 

       党的红色生命线

       1930年,为加强与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联系,党中央成立中共中央交通局,开辟长江、北方和南方3条秘密交通线。其中,由中共中央机关驻地上海经香港、汕头、大埔、永定、长汀到中央苏区瑞金的南方交通线,是持续时间最长、发挥作用最大、最为隐秘的一条。

640 (1).jpg

       出于安全考虑,交通线实行一整套保密方式。首先,交通站点多选择在店铺、茶馆、学校和一些娱乐场所,可以更好地迷惑敌人、完成掩护任务。其次,各线、站只同所在地党委书记一人联系。交通员一般只能单线联系,并不了解全线的情况。执行任务时,交通员常用画家、探亲者或商人等身份作掩护。为避免随身携带的情报和物资被搜查,交通员想尽了办法。他们使用密写药水将文件情报写在衬衫上,或印在字画、手绢以及线装书的反面。裤带、纸伞杆、柴火、装运书籍的竹篓,甚至手里的甜瓜瓤,都是其藏秘之处。每一次护送任务都危机四伏,需要交通员快速应变,与敌人斗智斗勇。

       从1930年到1934年间,交通局分三次护送党政军主要领导和骨干390余人到中央苏区,其中包括周恩来、刘少奇、邓小平、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。中央领导如果来苏区,则由国家政治保卫局派小分队到广东大埔迎接到苏区。这条交通线,除了是白区进出中央苏区的重要渠道外,还是中央苏区对外通信的“邮路”,尤其是急需的食盐、药品、电器和军用器械补给线。在国民党封锁下的中央苏区,物资极端缺乏,交通站和交通人员手提肩挑,承担起了数以千吨计的药品、枪械、无线电器材、纸张和食盐等物资的运送工作,有力地支援了苏区的革命战争。毛泽东主席赞誉道:“红色交通线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。”

       这条长达3000公里的“中央红色交通线”,从1930年建立到1934年红军长征出发,期间从未发生重大泄密事件,保证了在上海的党中央机关与中央苏区之间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送,成为党中央和中央苏区的“千里眼”和“顺风耳”。

       国家秘密金库

       1932年4月,红军攻克漳州后,缴获了国民党军大量金银珠宝。为保管好这批物资,1932年8月的一天,毛主席与毛泽民率警卫连的战士来到石城南部。在地处赣闽两省的石城、瑞金、长汀、宁化四县交界处横江镇张坑村烂泥坑找到了一个靠山的房子,紧靠房后的山坡上有一个地窖,地窖十分干燥,适合贮存物资。加上此地四面环山,森林茂密,又有山路通往各地,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,毛主席便决定在此地设立国家银行秘密金库。为保证绝对安全,秘密金库选址确定后,只有极少数中央领导同志知晓。

       存库那天没有使用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。要放入秘密金库的物资由部队的战士提前包裹好装在三十个挑担里,并由毛泽民亲自过目。清点打包好后,雇佣不同的挑夫进行转运,每一批次的挑夫不知道下一批挑夫将把这三十担物资挑到哪个地方。到达横江镇后,换由一个排的红军战士轮流挑到离那间房子还有一里的山下。到了晚上,再在国家银行工作人员莫钧涛的带领下,由另一个排的战士,趁着夜色挑进房子内,再存放到房后的地窖里,并盖上石板条,封好窖口。第二天,参与贮存的红军战士全部撤离,由毛主席的警卫连战士吴吉清等人在这里守卫。

       三十担物资贮存好后,毛泽民亲自视察,并指示莫钧涛将这些物资登记造册一式两份,一份交给了毛泽民,一份由莫钧涛保存。账册上分别用代号作记录,如“黄酒”多少、“白酒”多少,黄酒就代表黄金,白酒就代表白银。

640 (2).jpg

毛泽民

       “石城秘密大金库,中央苏区藏宝地。”正是由于秘密金库保密性强,知道的人少,在烂泥坑存在的2年多时间,它一直很安全,为后来革命胜利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。

       突破“铁桶计划”的绝密情报

       1934年9月,蒋介石在庐山牯岭召开秘密军事会议,决定在对中央红军进行第五次“围剿”的基础上,实施彻底“剿灭”中央红军的“铁桶计划”。这项计划拟集结150万大军,在距瑞金150公里处形成一个大包围圈,然后每天向内推进,最后将红军主力压迫到狭小范围内彻底歼灭。

       铁桶一旦形成,后果不堪设想。我党地下工作者项与年深知其中生死攸关的意义,所以在得到这份绝密情报后,立刻动身赶往瑞金。他一路上风餐露宿、马不停蹄,但是发现越靠近瑞金,敌人的封锁越严密。为了能闯过关卡,心急如焚的他抓起地上的石头一连敲下自己的4颗门牙。满脸鲜血、双腮肿胀,再加上蓬乱的头发、褴褛的衣裳和手中的馊饭,项与年用汗血泥污给自己化了一个完美的“乞丐妆”。就这样,他日夜跋涉,巧妙易容,穿越重重封锁。10月7日,项与年终于抵达瑞金,把绝密情报及时送到周恩来手中。

       牯岭会议“剿共”宣言的回音尚在,“铁桶围剿”计划的包围圈还未形成,中央红军就踏上了二万五千里战略转移的漫漫征途。项与年送来的情报,对中央果断作出红军立即撤出根据地的决定,是起了重要作用的。后来,毛泽东在谈到这份情报时,曾说其功绩是巨大的。

640 (3).jpg

项与年

       此前,中央专门下发了《中央关于秘密工作基本规则》。该规则的下发,一方面是对红军撤离苏区行动进行保密工作部署,另一方面是对长征途中的保密工作作出制度性规定,同时也是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,对全党进行的一次保密教育。


< 上一篇 尹忠:学好讲好用好党史 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
赣南师范大学在瑞金建立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教学基地! 下一篇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