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学术 > 学术研究 > 正文

学术研究

长征前的秘密准备

2016-10-31 09:10
钟  军
摘  要:1934年10月10日,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,开始了伟大的战略转移——长征。此前,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在军事、兵源、物资、组织与舆论等方面为长征作了缜密的准备工作,为后来长征的胜利及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关键词:长征、军事、兵源、物资、组织、舆论、准备
1934年4月下旬和5月上旬,广昌、会昌筠门岭相继失守,中央苏区南北大门洞开,红军在苏区内打破敌人第五次“围剿”的希望完全破灭。5 月下旬,中央书记处会议在瑞金沙洲坝下霄村杨氏宗祠召开,会议讨论了广昌等地失守后红军的行动方针,决定将主力撤离中央苏区,进行战略转移——长征,并将这一设想电告共产国际。6月25日,共产国际复电中共中央“说到对苏区主力退出的事情,这惟一的只是为了保存活的力量,以免遭受敌人可能的打击”[1],同意红军主力战略转移。此后,中央成立由博古、李德、周恩来组成的“三人团”,负责政治、军事及红军长征的一切事宜。
关于长征的准备,当时“三人团”的成员李德指出:“突围的准备工作从1934年5月开始,此后一直是按计划进行的。”[2]伍修权也曾回忆道“大约在长征开始的半年前,就进行了各项准备工作。”[3]长征从决策到准备,很大程度上都是秘密进行的,没有在苏区军民中进行普遍的宣传动员,甚至象项英、陈毅等高级领导人也很多不知道这一重大战略意图。李德认为:“突围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保守秘密。只有保守秘密,才能确保突然行动的成功,这是取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前提。”[4]李维汉在《长征前的秘密准备 》中回忆道:“长征的所有准备工作,不管中央的、地方的、军事的、非军事的都是秘密进行的,只有少数领导人知道,我只知道其中的个别环节,群众一般是不知道的。……。”[5]在“一切为了苏维埃”、“彻底粉碎五次‘围剿’”等口号的掩护下,中央秘密地开始了长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。
一、军事准备
为吸引国民党军兵力,以减轻中央苏区压力,同时为中央红军长征策应,在主力红军长征前,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派出红军队伍,先行离开苏区进行远征。
1、北上抗日先遣队
1934年7 月, 中革军委发布了《关于组织北上抗日先遣队给红七军团作战的命令》, 命令寻淮洲、粟裕率红七军团向闽浙赣方面前进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团会合, 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, 在敌人后方发动抗日反蒋斗争, 以牵制敌人进攻中央苏区的力量。
7月6日,红七军团从瑞金出发,向东出击福建,然后北上闽浙皖赣边,历时6个多月,行程5600余里,血战东南半壁,达到一定的战略牵制作用,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立下不朽功勋。
2、红六军团西征
除了成立北上抗日先遣队牵制调动敌人,中央还组织了一支特殊的部队先行开拔,一直往西入湘,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探路,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。
1934年7月23日,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给红六军团下达训令,命令其离开湘赣苏区,转移到湖南中部去进行游击战争,创立新的苏维埃区域。红六军团西征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早两个月,由于红六军团及时向中央和军委报告了沿途的地形、民情、气候、物产等,为中央红军转移提供了重要情报;红六军团在西进途中做的大量政治宣传,为中央红军的突围转移提供了有利的群众基础。红六军团西征,比中央红军早两个月,“起到了为中央红军长征进行侦察、探路的先遣队的作用。”[6]
3、与陈济棠部秘密谈判
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,为顺利通过国民党军的封锁线,中央与国民党粤军首脑陈济棠部曾进行了秘密的“和平谈判”。
1934 年9 月,朱德致信陈济棠,提议“双方停止作战行动,以赣州沿江至信丰而龙南、安远、寻乌、武平为分界线”,并期望陈济棠“移师反蒋”。[7] 10 月5 日,中央派潘汉年、何长工为代表,同陈济棠的代表在寻乌进行会谈,达成就地停战、互通情报、解除封锁、相互通商和必要时相互借道等五项协议,为中央红军长征初期顺利突围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三、兵源准备
在第五次反“围剿”战争中,由于执行“左”倾军事路线,与敌人进行阵地战、拼消耗,红军大量减员。为了实行战略转移,急需扩大红军兵源,充实红军队伍。从1934 年5 月开始,中央苏区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扩红突击运动。5月18日,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《武装起来,到红军中去》[8]的宣言,提出五、六、七三个月在中央苏区扩大红军5万的号召。在苏区群众的热情支持下,至6月30日,中央苏区以50天扩红62269名的成绩出色完成了三个月扩红5万的任务 [9] 。9月初,中央又发出《中央组织局、总动员武装部等关于九月间动员三万新战士上前线的通知》,决定即日起开始争取在九月份内动员三万新战士上前线[10]。为此,中革军委主席朱德,副主席周恩来、王稼祥,还联名签署了《中革军委为扩大红军的紧急动员的号令》[11]。此次扩红突击运动,由于时间紧急,完成扩红18204名。在火热的宣传动员下,在苏区人民热烈响应下,从5 月到9 月共扩红8万余人,有力地保障了红军的兵力供给。在长征前,红一、三、五、八、九军团都分别补充了数千名新战士。
四、物资准备
为保证红军主力突围转移所需物资,中央先后多次发出紧急指示,发起“借谷运动”、“筹款运动”、“节省运动”等,得到苏区群众积极支持,并取得了很好成绩。
粮食供给是军队物资的基础。为筹措军粮,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先后于1934年6月2日和27日,两次发出紧急指示,要求在7月15日前完成24万担的借谷计划。7月22日,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又决定举行秋收借谷60万担运动。在苏区群众的热情支持下,两个月共筹粮84万担,顺利完成筹粮计划,有力地保障了红军的粮食供给。
为筹集军费,苏区发起退还公债和谷票运动,主动把公债票和谷票无偿退还给政府。妇女们发起剪发运动,把头上的银饰和手上的戒指捐献给政府。此外,通过向地主筹款,发动群众查找地主埋藏的金银窖,仅两个月时间,博生、会昌、于都、西江四县就筹款18万余元。到红军长征时,国家银行的银元就有数十担随军运行,对保证长征途上红军给养到起了重要作用。
战备物资的储备是长途行军的关键。随着转移计划的临近,急需赶制大量武器弹药。为了解决生产原料问题,1934年5月16日,中央国民经济委员部发出布告,“号召苏区广大工农群众将所拾到或留存的子弹、子弹壳、铜、锡土、硝、旧铁等物品,作价卖与国家以供军用。”[12]中央苏区随即掀起收集军用物资的突击运动,到8月31日,短短3个月,苏区群众共收集铜8.28万余斤、锡4.95万余斤、铁15.95万余斤、子弹14.09万发、子弹壳1.32万斤、白硝1.53万斤……[13]。这些武器原料被运往中央兵工厂,在工人的忘我劳动下,制造武器弹药的任务出色完成,有效保证了长征前红军部队武器弹药的供给。
此外,为了适应行军的需要,衣服、草鞋等生活用品必不可少。1934年6月29日,中央政府提出“红军一定要有衣穿,要有被盖” [14],号召苏区群众筹集毛毯、棉花、衣服等物资支援红军。苏区群众翻箱倒柜,热烈响应,到8月31日,共“收集棉花86414斤,毛毯20680床”[15],以及大批的棉衣、单衣、袜子、绑带等。苏区妇女飞针走线,短短几个月赶制出草鞋20万双。中央被服厂加班加点生产,赶制红军服装,力求做到长征战士每人有两套单衣,两双草鞋、两人一条毡子。
通过动员,到中央红军长征前,红军战士的粮食物资、武器弹药都得到了较好的补充。据参加长征的同志回忆,凡参加长征的红军都可以领到一份在长征途中使用的装备、粮食和物资,“战斗员们都是带着四个或六个手榴弹,一枝步枪、一把刺刀,以及满袋的步枪子弹”,“我们的帽子、衣服、布草鞋、绑带、皮带,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东西。”[16]
五、组织准备
为筹划战略转移事宜,中央成立由博古、李德、周恩来组成的“三人团”,负责筹划红军主力突围转移的重大事宜。关于干部的走留名单,“三人团”规定了确定程序办法,各部门、单位确定名单后统一报“三人团”或书记处批准。名单确定后,参加长征的人员等到长征出发前一二天才得到通知。
同时,为了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,坚持中央苏区的斗争, 中央决定留下一部分干部和部队继续在中央苏区坚持作战。组织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分局(中共中央分局)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(中央政府办事处)和中央军区,领导苏区开展红军游击斗争。由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、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, 贺昌任政治部主任, 陈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。留守中央苏区的部署,有力地牵制了敌人,配合了主力红军长征。
六、舆论准备
红军长征的时间与部署是秘密的,但长征前在媒体上仍有所宣传、暗示。1934年9 月19 日,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向中央苏区各省、县苏维埃发出指示信,对敌占区及即将成为敌占区的游击战争问题发出指示,提出工作要求。9 月29 日,在长征前不久,张闻天在《红色中华》报发表题为《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》社论,指出为了保卫苏维埃,我们可以“分出我们主力的一部分深入到敌人的远后方,在那里发动广大的群众斗争,开展游击战争,解除敌人的武装,创造新的红军主力与新的苏区”,强调“我们有时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压迫之下,不能不暂时的放弃某些苏区与城市,缩短占线,集结力量,求得战术上的优势,以争取决战的胜利。”[17]暗示中央红军主力将突围转移。
1934年10月10日傍晚,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机关在瑞金云石山梅坑出发,与苏区群众洒泪告别,开始了伟大的长征。正是由于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在军事、兵源、物资、组织与舆论等方面为长征作了缜密的准备工作,为后来长征的胜利及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 
参考文献:
[1] 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“围剿”的总结决议[A].中共中央文件选集.第9册[G].北京: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,1983.453.
[2] [4](德)奥托·布劳恩.中国纪事[M].北京:东方出版社,2004.97,176.
[3]伍修权.我的历程[M].北京:解放军出版社, 1984年.76.
[5]长征前的秘密准备[A].长征档案:上卷[G].北京: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,2006.536.
[6]红6军团的西征[A].长征档案:上卷[G].北京: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,2006.232.
[7]朱德关于抗日反蒋问题给陈济棠的信[A].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·文献:(1)[G].北京:解放军出版社,2016.54.
[8]红色中华,1934-5-18(1).
[9]红色中华,1934-7-7(2).
[10] 中央组织局、总动员武装部等关于九月间动员三万新战士上前线的通知[A].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·文献:(1)[G].北京:解放军出版社,2016.35.
[11]红色中华,1934-9-4(2).
[12]红色中华,1934-6-1(1).
[13][15]红色中华,1934-9-18(3).
[14]红色中华,1934-7-5(3).
 [16]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[M].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58.61.
[17]红色中华,1934-9-29.239
作者简介:钟军,女,本馆保管陈列部编研人员
< 上一篇 从微博上的文章想开去
继承艰苦奋斗传统 弘扬攻坚克难精神 下一篇 >